竹腔施肥技术真神奇

   2012-05-18 金华日报90
          本报消息(报道组 舒清海)5月17日,浙江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华锡奇、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农业推广专家张瑞军和武义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胡卫滨等专家组一行,来到浙江省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武义县泉溪镇董源坑毛竹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基地,现场向竹农讲解、示范竹腔施肥新技术。

    据介绍,竹腔施肥技术是使用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研制的BNP毛竹增产剂,注入竹腔内,通过竹壁和竹节隔的渗透性,将养分迅速输送到鞭根以上至枝叶各器官,达到快速施肥的效果,能增加孕笋量、出笋量和新竹成竹量,提高竹林产量、竹材材质和竹林抗性。这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用量少、肥效长、劳动强度和成本低、经济实用等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施肥习惯,既降低了施肥成本,又减少了劳力。

    武义县有毛竹林面积17.2万亩、立竹2565.96万株,毛竹面积占全县林地的12%,是金华市毛竹资源最为丰富的县(市、区)之一,竹产业对武义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大多数竹林分布在交通不便、立地条件较差的山场,采取垦挖施肥的制约因素很多,不利于提高毛竹林经营水平和效益。为此,武义县林业局在省林业科学院帮助下,积极开展竹腔施肥推广试验,以便在全县毛竹林中推广应用。

    “采用竹腔施肥丰产技术,能有效促进笋芽分化,减少退笋,促进鞭根生长、萌芽发笋、竹径增粗和增加叶绿素含量,而且施肥成本可从每亩150元降到50元,项目实施后可增加发笋量32.2%,提高成竹率35.2%,增加竹株胸径15.2%,每亩可提高收入150元左右。”胡卫滨告诉笔者,“我们在现场挑选了立地条件相同的3块竹园作为一组样地,对样地内不同年龄的毛竹立竹和胸径大小进行计数,然后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即一块采用竹腔施肥,一块采用普通施肥,一块不施肥,次年再分别对这3块样地的立竹数量和胸径大小进行丈量统计,然后比较毛竹生长量。”

    “以前给毛竹施肥,要一包一包地扛着肥料上山,还要开沟、施肥、覆土等,既麻烦又累人,现在好了,打一针就搞定,新技术为我们竹农增收出了大力。”董源坑村林农李子文高兴地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