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专家咨询

   2010-10-20 http://www.lhnw.gov.cn7310
核心提示:  1 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产量模型  始果期(4~5年)产茶油4~5公斤/亩  盛果期(7~8年)产茶油15~20公斤/亩  2 专家咨询库  普通油茶

  1 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产量模型

  始果期(45年)产茶油45公斤/亩

  盛果期(7~8年)产茶油15~20公斤/亩

  2 专家咨询库

  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1 培育壮苗:育苗圃地应近量靠近造林地。最好选用灌排方便的农用地,或利用山脚、山坞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阳光不很强烈的微酸性沙壤土育苗。

  育苗有播种、扦插和芽苗砧嫁接三种方法。自80年代推广油茶优良无性系造林之后,各地普遍推广芽苗砧嫁接育苗,具繁殖容易,嫁接苗成活率高、接株生长快、结果早等优点。

  培育芽砧: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为害的种子。先按常规方法进行湿沙贮藏。然后根据嫁接时间再用湿沙摧芽。浙江在5月下至6月上行芽苗接育苗最好,可在3月下旬进行湿沙摧芽。摧芽地方,室内室外均可,先在底部铺15~20厘米厚的河沙,面上理平,均匀地撒上一层种子,上面盖5~8厘米厚的河沙,浇透水,再盖上地膜保温保湿,再在上面铺上一层稻草遮阴。待芽长到3~5厘米时,叶片初放前,即可用于芽砧嫁接。

  芽砧嫁接:采用劈接法,接穗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新梢,剪成5厘米长1个接穗,下部削约1厘米长的双斜面,顶部留1芽1叶。砧木的削法是将培育好的芽苗从沙床中取出洗净沙泥平放在切板上,离芽苗根颈1.5厘米处切断,再沿切口正中纵切一刀,深度与接穗斜面长度相吻合,然后把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再用长2厘米,宽0.7厘米的芽膏皮卷紧即成。把接好芽苗按4×15厘米的株行距栽植在事前准备好的圃地上,栽植深度接口露出土面为准,然后浇透水,用2米长的竹片湾成半园形横跨苗床插入两侧成弓形架,每隔1.5~2m插1根竹片,在竹片架上盖上塑料布,四周用泥土压实密封保温保湿,再在上面架设阴棚架遮阴即成。次年早春去掉塑料布和遮阴物,按一般苗木管理做到及时中耕除草、施肥,培育成2年生苗造林。

  2 造林:油茶为强阳性树种,喜酸性土,应选择土层深厚红黄壤低山或丘陵造林。整地方式:根据造林地水土流失状况和劳动力及经营方式的不同可采用块状和带状整地。自70年代初开始浙江普遍推广修筑水平梯地种油茶的经验,在水平梯带上栽植油茶、间种农作物或生产“三油”(油茶、油菜、花生)都取得良好的水土保持、增加收益的效果。具体做法:根据行距(8~9米)挖环山水平梯带,带外用大块草皮重叠切坑,带内侧开一形似竹节的竹节沟(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能有效地起到蓄水保土抗旱的作用,带面宽1.2~1.5米。

  油茶造林密度:嫁接苗、扦插苗造林株行距2.5×2.5米或2.8×2.8米,实生苗造林3×3米或3.5×3.5米。

  造林时间:应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苗木的培育情况而定,一般在雨季或雨季前夕,选阴天或小雨天造林为宜。浙江在“立春”至“惊蛰”之间,芽将萌动之前造林最为适宜。随着生产的发展,在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又提倡和推广十月“小阳春”植苗造林,收到很好的效果。

  栽植时做到“三埋一提三踩”即分层填土踩紧,栽植后用松土将基部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秋水,造成浸水死亡,苗木栽植深度应超过原圃地根际1~1.5厘米为宜。

  3 抚育管理

  幼林油茶的抚育管理:油茶造林后及时抚育管理,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以满足油茶生长发育对水肥的要求,是保证造林成活和早实丰产的一项关键措施。油茶幼林阶段主要是进行营养生长以便形成庞大的根系和完整的树体为进入生殖阶段开花结果作好准备。其管理措施是:①整形修剪:通过整形修剪使枝干形成合理的树形,为丰产稳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幼林以整型为主,采用轻度修剪的方法,控制徒长枝,疏去细弱枝,促进主侧枝生长,形成低矮开心型树冠。②间种与施肥:幼林油茶林中空地大,可利用林地间隙种植绿肥、药材油料等作物,以中耕施肥代替抚育,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灌木生长,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林间小气候,促进幼林油花生长发育。造林头几年施肥特别重要,结合套种作物的管理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在生长期追施化肥使幼林油茶根系生长、梢发育更好。

  成林油茶林的管理:主要丰产技术措施是垦复、修剪和品种改良。

  (1) 垦复:适时清除杂草灌丛,垦复油花林地是油花增产的基本措施,特别对荒芜低产林分,增产效果快而明显,据全国油茶协作组调查在夏季15厘米表土垦复比不垦复土壤含水量提高5~10%,林地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含量比未垦复高1倍。垦复的方法有带垦、穴垦和壕沟垦等,垦复的深度和时间:有冬垦,深度一般在20~25厘米,并要求起状大,土块翻过来,草根朝天,冰冻一冬。夏季垦复是为及时消灭杂草,增加肥料,切断土壤毛细管,增加土壤透水性能和蓄水能力,因此夏季垦复要求浅铲,深度一般10~15厘米为好。

  (2)修剪:油茶的树体随着树龄的增长,树冠扩展较快,如不及时进行修剪,高速各类枝条的分布,让其自然生长不能形成良好的结果树冠,成林油茶修剪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生长和结实的矛盾,充分利用空间,防止结果部位外移,促进大量开花结果;维持油茶健状树势延长结果年限。因此,修枝强度也不要过大,修枝的对象是枯枝、病虫枝、衰弱枝、徒长枝、细弱枝、过密重叠枝、高叉枝、下脚枝,保持单株清脚亮心,逐渐培养出开张形和受光面大的椭圆形或半园形的树冠增加结果面,提高产量。

  3 品种改良:现有的成林油茶大多数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劣种居多,造成成林油茶长期处于低产状态。因此,改造低产劣林,提高油茶产量有很大的作用,具体做法:密度过大的林分中的劣株,可结合调整密度砍去(或挖去)劣株,保留优树;稀疏老残林中的劣株可造用优良无性系培育2年生大苗重新造林或嫁接换种更新;林相整齐、生长旺盛的幼林或壮林,可采用高接换种的办法,在5月底至6月中,用优良无性系半木质化新梢,采用断砧改良插皮接进行多头换种,接后3年开花,4年有收,5年丰产。

  4 病虫防治:浙江油茶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烟煤病和茶梢蛾,影响油茶的生长和产量。

  (1) 油茶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 cingulata (Stonem) Schr.et spauld.=Colletotrichum camlliae Mass.]是我国油茶产区最主要的病害。此病对油茶危害时间长(3月至11月),侵害器官多,在整个生育期内病原菌反复多次侵染油茶的叶芽、花蕾、幼果梢、枝、叶、果实。引起落叶、落芽、落蕾、落果。严重受害植株,整析枯死。果实炭病危害最大,引起大量落果造成减产20%左右,严重林分可达30%以上。重病林颗粒无收。防治方法:①营造新油茶林时选用抗病优良品种,在现有林分中,砍除历史病株烧毁,补栽抗病品种。②结合茶林抚育剪除病枝、病果、病梢等减少病菌侵染来源。③药剂防治:3~4月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3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10天1次连喷4~5次。6~7月用1%的波尔多液+2%的茶枯水15天喷1次,连喷3~4次;10~11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天喷1次连喷2~3次,有良好防治效果。

  (2) 油茶烟煤病[Meliola camelliae (Gatt.) Sacc.,Capnodium theae Hara]是油茶的一大病害,多发生在高山区油茶林中,主要危害油茶枝叶,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产生黑色煤尘状物,在枝叶表面形成一层很厚的覆盖层,使茶树光合作用受阻,生长衰弱,终至枯死。防治方法:①加强茶林管理,适当修枝疏伐,促进林内通风透光。②5月上旬绵介产卵期和8月中旬若虫期喷12~20倍松脂合剂或50%三硫磷乳剂15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500~1000倍液杀死介壳虫。③根据浙江省原青田油茶所经验:在林间放养黑缘红瓢虫消灭绵介壳虫,是防治油茶烟煤病的好方法。

  (3) 茶梢蛾(Parametriotes theae Kuzhet20v.)是浙江油茶产区危害油茶的主要虫害。以幼虫危害叶肉和蛀食春梢,为害率一般在10~20%,严重茶林可达30%,被害梢逐渐枯萎死亡。防治方法:①成虫盛期,人工剪除被害叶、梢,集中在纱笼或简易阴棚内,待寄生蜂天敌羽化后烧毁,在阴棚内堆放时注意通风透气,防止霉烂,影响天敌存活率。②药剂防治:在严重为害林地,掌握幼虫转移为害时期喷敌百虫500~1000倍液。或一六0GG 4000~5000倍液或杀螟松、乐果1000倍液,均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 油茶蛀茎虫(Casmara Patrona Meyick.)以幼虫蛀食油茶权条,被害枝枝叶凋萎,日久均枯死,严重为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①人工剪除虫枝,时间一般在7~9月,这时为害时间不太长,若发现梢端枯黄,可沿枯枝下端剪除放于室内,待寄生天敌羽化后烧毁。②灯光诱杀,成虫趋光性强,在林区设黑光灯诱杀。③药剂防治: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喷洒20%乐果乳剂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幼虫期喷90%敌百虫500倍液。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