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秋葡萄规范化栽培技术

   2010-10-23 网络本文作者4930
核心提示:紫秋葡萄是湖南西部高温高湿、早春低光照生
     紫秋葡萄是湖南西部高温高湿、早春低光照生态环境下,从野生刺葡萄中发现和选育成功的晚熟地方特色品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东亚种群的刺葡萄种,并分化为怀化市中方区的湘珍珠葡萄,和芷江区的高山葡萄两大品系。最初为农户庭院式栽培,后经营养系选育优良株系,野生性状递减,农业栽培性状明显优化,方才大量投入生产栽培。

     其主要的农业生物学特性表现为:定植后1-2年单枝顶端优势异常强盛,单枝生长量可达8—10米以上,树体扩展性弱。2-3年后,芽萌发率显著提高,成枝力增强而使树体扩展,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逐渐趋于平衡。抗病性强,除霜霉病危害严重之外,其他病害感染较轻。抗逆性及适应性强。自花授粉,开花期遇到阴雨连绵气候,对产量无不良影响,显示出很强的闭花授粉特性。早果丰产,第一年定植,第二年每亩挂果近500公斤,第三年可达1500公斤,盛果期一般亩产2000—2500公斤。果穗筒形或圆锥形,较紧触。穗重150—350克,大穗可达800克以上,粒重平均4.17克。果实色泽深,乌黑透亮,果粉丰富,大小整齐,成熟一致,风味浓,不裂果,皮厚,种子2-4粒,可溶性固形物一般可达15%以上,品质极佳,适合南方高温多湿气候栽培。树体寿命50—60年以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建园

     紫秋葡萄是多年生果树,栽植后要在同一地点生长结果几十年。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栽植前认真选择园址是十分重要的。

     1、园地选择

     紫秋葡萄栽培较容易,适应性强,一般地方都能栽植,但以地势高燥,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在平地要求地下水位1米以下,附近有充足的水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土壤PH值6.5-7.5为宜。在选择园地时还应考虑交通问题,因葡萄浆果不耐贮运,大量结果后,及时运往市场销售是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因此葡萄园应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以保证产品及时外运。

     如果是在山坡地建园,必须修筑等高梯田,梯宽3-4米,有灌溉条件的一般梯长150米。无灌溉条件的旱地葡萄园一般不得超过250米。梯田应保持0.2%-0.5%的纵向比降,以利于水土保持,避免冲刷。

     2、栽植密度与时期

     栽植行向,平地以南北走向为宜,有利通风透光。一般亩栽20株,株行距5×6米 。栽植时期分为秋冬栽植和春栽,秋冬栽植以11-12月上旬为好,苗木根系在当年即可恢复,并能长出部分新根,能及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有利于提早萌芽和生长,所以优于春栽。春栽在2月气温回升至葡萄萌芽前进行。

     3、栽植技术

(1)、挖定植沟和压肥 一般定植沟宽约80厘米,深60—100厘米,地下水位较高的水田宜浅,地势高则宜深。挖土时注意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将肥料分层填压定植沟,每667平方米需3000—4000千克农家肥等有机肥,混入磷肥100千克。可将表土先压入,成为龟背形的栽植畦,须注意肥料勿与葡萄根直接接触。

(2)、苗木修剪和消毒 一年生苗通常留2-4个饱满芽,以保持与地下部根系的平衡,提高栽植后的成活率。根系的修剪尽量保持苗木根系的完整性。对损伤的骨干根应将伤口处剪平促发新根。远运或受旱的苗木应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昼夜,使其充分吸收水分,提高成活率。用50mg/l的吲哚丁酸浸泡一昼夜,更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量。

(3)、栽植 栽植畦经半年风化后,于栽植前每667平方米用100千克饼肥和50千克磷肥,堆制发酵后撒施于栽植畦表面,再行浅耕,使肥土充分混合,按已定株距,定好栽植标记,在标记处挖一小穴,深宽根据苗木根系大小而定。把苗木根系按30度左右 的倾斜度放入穴内,分布均匀。先培一半土覆盖在根群上,再将苗木轻轻往上提,使土充分进入根系之间,然后培土,踩紧踏实,并浇透定根水。

4、架式

紫秋葡萄一般以水平棚架为宜。架面高度为2米,采用细钢筋混泥土柱,柱顶纵向横小树或木条作为架面骨干,然后用8—10号防锈镀锌铁丝每隔40—50厘米一根进行架面布置。

二、土肥水管理

1、深翻和中耕

一般在秋末冬初结合施基肥或春季压绿时进行深翻,深度为25—30厘米,靠近主干处稍浅,行间稍深。中耕一般与除草结合多在4-9月进行,深度10—15厘米,及时除去杂草,防止和减轻病虫滋生,紫秋葡萄园在冬季落叶后可间种满园花等绿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2、施肥 分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

(1)、基肥 采果后立即施入,此时正值根系生长第二个高峰期,叶片尚未脱落,在生长期内可大量吸收。对于增加储藏,恢复树势、防止旱衰,促进花芽分化均有作用。一般用厩肥等有机肥料,挖深宽各30厘米左右的沟,进行沟施,每株20—40千克。并注意施肥沟进行逐年轮换,距主干1米为宜。

(2)、追肥 在3月下旬萌芽前后以速效氮肥为主每株施人粪尿20—30千克,或尿素0.4—0.6千克,称为催芽肥。在4月底开花前7天左右施催花肥,每株施氮、磷复合肥0.5—0.6千克,6月上旬,浆果黄豆大时,施壮果肥,每株施入氮、磷、钾复合肥0.5--0.6千克,促进果实膨大,种子发育,增强叶片光合作用,促进枝条充实提高产量和品质。施肥方法是:开浅沟15厘米左右,肥料施入后立即覆土。

(3)、叶面施肥 在花前7天左右喷施0.1—0.2%硼酸,可提高坐果率10%--20%左右。落花后每隔10—15天结合喷农药,喷0.2%磷酸二氢钾+0.3%尿素,可提高产量和品质。

3、水分管理

葡萄在整个生长季节忌久雨和渍水,所以在雨季的时候注意排水。但7月份之后进入干旱季节,正是浆果生长期,需水量大所以在干旱时注意灌水。

三、整形修剪

1、整形

幼年树以整形为主,一般采取四主蔓定形,具体方法:定植当年待预期主干接近架面时摘心,放射状放梢四枝分别向四个方向延伸,直至与邻株相接,培养成永久性主蔓,再由主蔓着生结果枝结果。

2、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在落叶以后至次年2月以前进行,在落叶以后一个月为适宜,为了避免“伤流”,不能修剪过迟,元月份是最适修剪时期。每667平方米留结果枝2000—2500个,每个结果枝留2—4芽短截,每667平方米留结果枝6000—8000芽。修剪后,将结果母蔓绑缚在棚架铁丝上。

3、夏季修剪

(1)除萌 从萌芽至花穗吐露时进行,因其萌发有先后,此项工作须进行2—3次,对象为主干及老蔓上的休眠芽所发出的新梢,除留作更新补空外,其他都去掉,一节多枝的应留强去弱。

(2)摘心 是夏季管理中的经常性工作,在开花前7天左右对结果蔓依生长势强弱和果穗多少留4—8叶摘心,待果坐稳后再放梢至10—12片叶以营养基部果穗。以后发出的副梢,除顶端一个副梢留2叶反复摘心之外,期于全部抹除,以加强主梢的生长。

4、结果母蔓的更新

(1)单枝更新 在冬季修剪时留一长梢使其中上部抽生结果蔓结果,基部选留一个生长良好的新梢,培养为预备枝,如预备枝上有花穗应疏除,并将其直立抉持,使其生长健壮,第二年冬剪时将已结过果的结果蔓剪去,将预备枝依其强弱,采用长、中、短梢修剪,作为来年的结过母蔓,以后每年如此反复更新。

(2)双枝更新 在同一基枝上,上部的结果母枝留长梢修剪,然后于母枝基部选一发育良好的枝蔓留两节剪裁,作为预备枝,第二年结果母蔓抽生结果蔓开花结果,预备枝萌发抽生两个新梢。冬剪时将已结过果的枝蔓连同结果母蔓剪去,由预备枝发出的两个枝蔓,上部的一个作为下一年的结果母蔓,下部的一个留两节短剪作为预备枝,以后依此往复。

在冬季修剪时,对枯枝、病虫枝、徒长枝,二、三次副梢剪除。对于生长健壮的一次副梢,在主梢结果母蔓不多的情况下,可保留作为结果母蔓修剪。位置得当的徒长枝,可作为更新枝修剪,一年生枝在剪口芽上2—3厘米处下剪,剪口芽应留在枝的上方。疏剪或缩剪多年生枝时应留残桩1厘米,以免影响附近枝蔓的生长。

四、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紫秋葡萄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其次是炭疽病,以及少量的穗轴褐枯病。

1、霜霉病

霜霉病是由葡萄生单轴霉菌寄生引起,病菌侵染植株的绿色部分,特别是叶片。病部油浸状,淡黄色至红褐色。发病四五天后病斑反面形成幼嫩密集白色丝状似霜物,这是本病的特征,并因此而得名,新梢上感染后上端肥厚、弯曲,先形成孢子变白色,最后褐色而枯死。幼嫩花穗感染也出现同样症状,并最后变褐,干枯脱落。

防治药剂有:三乙磷酸铝、甲霜灵、烯酰吗啉、霜霉威、霜脲、代森锰锌及其复配制剂。喷药时注意将以上药剂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性影响药效。

2、炭疽病

炭疽病是子囊菌亚门中的围小丛壳菌侵染引起。发生在果粒、穗轴、花穗、叶片、卷须和新梢等部位,但主要为害果粒。幼果表面呈现黑色、圆形、蝇粪状病斑,但病斑在幼果期不扩大,不发展,也不形成分生孢子。由于幼果较酸,果肉坚硬,限制了病菌的生长,病部只限于表皮。果粒典型的发病是从着色期开始,此时果粒柔软多汁,含糖量增加,病斑扩大较快,病果最初出现圆形稍凹陷病斑,浅褐色,有的病斑扩大到半个果面,此时病斑表面密生小黑点。当天气潮湿时,排出红色粘质孢子块。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果逐渐干枯,脱落或变成僵果挂在树上。

防治药剂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咪鲜胺、丙咪甲环唑、福美双等药剂及其复配剂。

3、穗轴褐枯病

穗轴褐枯病是由葡萄生链格孢菌侵染引起,发生在果穗和叶片上,小穗轴产生褐色湿润状病斑,后扩大到小穗轴四周,并向主轴蔓延,果粒逐渐萎缩脱落,叶片也发生病斑。

防治药剂有:氟硅唑、戊唑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退菌特等药剂及其复配剂。

4、紫秋葡萄病害的综合防治

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可以制定出一年中综合防治技术。第一次用药在春季芽萌动后展叶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对一 年中所有病菌都有杀灭作用,降低整个葡萄园的越冬菌源;第二次在花前5—7天,进行一次炭疽病和穗轴褐枯病的综合防治;第三次在谢花后3—5天进行一次霜霉病和穗轴褐枯病的防治。由于霜霉病和炭疽病一直可持续至浆果成熟,甚至落叶前,所以在第三次用药之后每隔10—15天需进行一次霜霉病和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如果遇到阴雨连绵或下大雨天气则在雨停后12小时之内进行一次霜霉病和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在每次喷药的同时可以加入一定的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等增加树体营养,增强树体本身的抵抗力。

5、主要虫害防治

紫秋葡萄的主要虫害有金龟子、透翅蛾、吸果夜蛾、蜂、叶蝉等。发生时期主要在温度升高以后果实生长的中后期,可结合病害防治的同时进行虫害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甲氰菊脂、高效氯氰菊脂、阿维菌素、毒死蜱、啶虫咪、吡虫林等杀虫剂。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植物技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植物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