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文 选 辽宁铁岭市葡萄协会 112003
有机葡萄栽培是以葡萄为主的多元化的有机农业生态栽培模式.有机葡萄标准化栽培是在有机葡萄栽培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标准化栽培措施,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葡萄品质和经济效益为目地的无污染、优质、节能、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农业标准化栽培模式。有机栽培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为人类提供无污染健康食品为目的的栽培措施,标准化栽培是实现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重要手段。
符合无公害栽培条件的葡萄园,需经过3-4年的转换期。在这期间内,土壤一方面通过自然净化和人工改造达到有机葡萄园的环境要求;另一方面要营造有机葡萄园生物链,把人与植物类别、动物类别看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利用动、植物间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共生的自然规律,克服它们之间的相互矛盾,使葡萄园内形成相对独立、相互依存、和谐的生态系统。没有构建合理生物链的葡萄园不能成为有机葡萄园。
有机葡萄园生物链示意图如下:
从栽培技术方面,要尽可能地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注重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如生产物品的投入、种子种苗的使用、栽培措施和生物链的搭配是否得当、土壤改良、水土流失和灰尘的治理、增加地下蓄水及园地内部与园地周边环境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等因素。即要尽量保持动、植物的自然属性,又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标准化措施;即要利用动植物间的相互共生、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又要解决好某些动植物之间的相互矛盾关系。在品种选择方面,注意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要使用有机种子和苗木,不符合有机种子和苗木要求的,要经过一定的转换期。尽可能地利用生物和设施的办法,解决生物的问题(如营养供给、病虫害防治等)。允许使用一些动植物浸出液(如大蒜水、辣椒水)和一些矿物原物质(如硫磺、石灰等),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物质和转基因及其染生物类物质,尽最大限度减小环境污染。投入品的要求,可参照认证机构的具体要求。在检查认证方面,注重生产过程的检查,对产品结果一般情况下不予检测。
辽宁省铁岭市葡萄协会在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专家们的指导下,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三造”、“三九”、“三平衡”、“六带”、“八防”、“五不”等一整套有机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的要求,连续八年不施化肥,生产的王文选牌有机巨峰葡萄,在气候冷凉的辽北地区糖度达到19%-22%,可切成溥片,耐贮运。从2001年开始连续四年通过欧盟有机食品(ECOCERT)国际生态认证,开创了我国有机葡萄的先河。现将一些做法介绍如下,请国内葡萄界各位专家、同仁指正。
1.三造
三造即造土、造树、造果。
“根系培育不好,作物繁茂不了。只有造好土、育好根,才是栽培作物的根本之道。”这是世界农业著名专家学者、日本酵素世界创始人岛本觉野先生的观点。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叫“根深叶茂”,也是充分说明了植物系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1造土
造土是净化土壤和改良土壤的过程。就是从栽苗起4-5年内,一方面葡萄园的土壤通过土壤自净功能逐步净化;另一方面栽植沟内施用沼气厌氧发酵或经酵素菌好氧发酵腐熟的秸杆与散养农肥的混合物(第一年挖栽植沟时施用量为0.1m3/m2,以后每年667m2施用5-6m3),通过4-5年的改造,使栽植沟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到6-8%,增加土壤的通透气性和抗旱、抗寒能力,满足葡萄根系生长的需要,达到有机葡萄种植的土壤条件。
2造树
通过造土使葡萄根系发达、生长良好,并通过每年适度干旱锻炼,使葡萄根系主要分布层达到70cm以下,达到根深叶茂,增强抗旱、抗寒能力。由于根系主要分布层深达净土,能够较好的体现葡萄原产地风味。
辽北地区一般采用双臂棚篱架式,独龙干或双龙干整形,亩栽植500-555株或250-278株,亩留蔓500-555条,每条蔓长3m左右,蔓间距0.55-0.60m。随着树龄加大,而进行有计划间伐,延长枝蔓的生长空间,以利于树相控制和品质提高。
3造果
在土壤条件与树势较好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一系列标准化措施,生产出符合有机标准化质量的葡萄。
1.3.1花序整理:花前对大花序从上部去掉分枝5-6个,中花序从上部去掉分枝3-4个,小花序不去,留下分枝15-18个,大花序掐穗尖1/10—1/8,中花序只掐穗3—5粒,小花序不掐。座果后及时去掉小果粒、过密和位置不当的果粒,使每穗保留均匀果粒35粒左右。每条蔓留5穗果。实践表明,分期疏果穗可有利于控制树相,提高葡萄品质。
1.3.2果穗套袋:辽北地区裸地于6月末—7 月初,果穗长至小指甲大小时套袋。于9月中旬果实采前10天左右摘袋。一般每亩果穗2500个,每个果穗重400g左右,667㎡产量1000㎏以内,平均单粒重11—12g,颜色呈紫黑或黑色,果实颜色和果粒大小比较均匀,果粉较完整,可溶性固形物19—22%,可切成溥片,无病、伤、裂、残果,耐贮运。
2.三九
三九即每667㎡留新梢9000个,留叶90000片,留果90000粒。
按每667㎡留蔓500—555个,每条蔓留新梢16—17个,则每为留新梢9000个;每个新梢留叶片10个,则每667㎡留叶90000片;每条蔓留果穗5个,每个果穗35粒,每条蔓175个粒,则每亩90000个粒,实现一片叶一粒果,30-40片叶一穗果,叶面积系数掌握在2.4-2.6之间,基本符合辽北地区优质葡萄生产的需要。间伐后的植株留果数量也按此叶果比确定,亩产量与间伐前保持不变。实践表明,果穗数量的多少和果粒的大小对葡萄的品质影响较大。
3.三平衡
三平衡即土壤成份尽量平衡,树势尽量平衡,结果部位尽量平衡。
3.1土壤成份平衡
土壤成份平衡,主要表现在土壤中各类大量和微量元素及菌群数量保持相对平衡状态。禁止施用任何化学合成肥料。禁止施用任何转基因及其染生物类物质,禁止施用集约化养殖的畜禽粪便。要施用散养的农家肥,最好利用葡萄内部有机生物链所产生和动植物副产品作肥料,以减轻因对土壤污染和土壤结构破坏而产生的不平衡。
3.2树势平衡
树势平衡主要是树相控制。通过控水、控肥、分期疏果和延长枝蔓生长空间等一系列措施,对植株的主蔓粗度、新梢粗度、节间长短、叶片大小等指标行合理的控制,使其营养生长和营养积累尽可能地达到平衡,从而促进葡萄品质的提高。当平均叶片直径为14—15㎝,新梢粗度为0.8—1㎝,为较适宜的树相。
3.3结果部位平衡
利用葡萄顶端优势和架面上部通风透光等特性,合理的确定结果部位和果穗大小并均匀地分配果穗,使果实在一定产量的前提下达到优质。同一植株上,结果部位在下部的果实和顶部的果实,糖度可相差1—2个百分点,酸度可高0.1个百分点,此外颜色和风味也有一定的差别。
4.六带
六带即隔离带、栽植带、生草带、通风带、营养带、结果带。
4.1隔离带
在葡萄园地外围结合外循环作业路,留8-30米的隔离带(宽度可根据隔污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减)。在隔离带内,营造防护林,设置葡萄围篱、沟渠及高埂,防止外部的污染物质随雨或随风侵入。
4.2栽植带
栽植带即葡萄栽植沟,是葡萄园造土的首要地带。辽北地区一般采用宽沟双行栽植,沟宽1.8-2.0m,沟深0.8m。自根苗栽植沟的沟面要略低于原地面;嫁接苗栽植沟的沟面可略高于原地面。沟内栽双行,小行间距0.8-1.0m。栽植前施入经发酵腐熟的散养农肥加秸杆的混合物,按0.1m3/m2的量施入,以后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按第一年施肥量的1/3施入同样的肥料。
4.3生草带
生草带一般指葡萄架下保留的天然杂草或种植的绿肥、牧草等,控制其生长高度(不超过50cm),形成绿化带。它的作用是减少园内灰尘和水土流失,增强园内地下蓄水功能,使葡萄果面清洁;改良架下土壤;为园内养殖的畜禽提供饲料;为葡萄提供绿肥;降低田间热,以减轻果穗套袋后的日灼。
4.4通风带
通风带分底部和架顶部两个通风带。架底通风带是指植株主蔓上距地面60cm内不留枝的光秃部位;架顶通风带是指架面顶部两行对生的主蔓先端的空白地带,宽度为0.8-1.0m,通风带的作用是使植株更好的通风透光,增加热量、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虫害。
4.5营养带
营养带是指植株主蔓距地面0.6-1.5m的部位,长度为0.8-0.9m,营养带内不留果穗,保留营养新梢6、7个,这些叶片光合制造的营养除满足自身的生长成熟,还可以供应给树体和果实,有利于改善树体的营养和葡萄品质的提高。
4.6结果带
在距地面1.5m以上至先端的部位为结果带。结果带一般长1.5m,其上保留新梢9-10个,选择生长势宜的5个新梢结果,每个新梢只留1穗果,结果新梢要选择风光条件好的部位,并且与营养枝合理搭配,均匀分布。
5.八防
八防即通过避雨设施栽培,达到防雨、防露、防病、防雹、防霜、防冻、防风、防尘的效果,从而减轻自然灾害,延长生长期,提高葡萄品质。辽北地区年降雨量600mm左右,虽然全年降雨量不算太高,但七、八月份高温季节降雨量比较集中,常常使葡萄病害较重;近年来还时常受到冰雹、晚霜等自然灾害的侵害;由于雨季靠近葡萄成熟期,严重影响了葡萄品质。避雨设施栽培不但有效地降低病害、冰雹、霜冻等栽培风险,而且还使葡萄生长期延长15天以上,提高糖度,降低酸度。
在实施避雨栽培时,要注意晴天把棚膜拉起来,雨天放下来,尽可能的减轻棚膜对葡萄光照和通风的影响。
6.五不
五不即不施肥、不灌水、不打药、不套袋、不摘心。
1不施肥
不施肥是指从栽植5年后开始不特意施肥。因为前五年土壤已经通过造土改良了,五年后只需用葡萄落叶和架下草腐烂及园内散养的鸡、鸭、鹅粪便来补充土壤的肥力。不施肥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而且对控制树相、提高葡萄品质、体现原产地自然风味意义重大。
2不灌水
不灌水是栽植五年后不灌水。从栽植起前5年,通过每年对葡萄进行控水锻炼,使葡萄达到根深叶茂,具备抗旱、抗寒能力。5年后,如果全年不特殊干旱,则不需要灌水。不灌水不但节约地下水资源,还可控制树相,提高品质,增强耐贮性。
3不打药
通过对葡萄实施避雨栽培,在辽北地区一般年份,整个生长季可实现不打药,病害严重年份,生长季喷1-2次波美0.3度石硫合剂即可。如果没有实现避雨栽培,防病可喷波尔多液,每hm2硫酸铜的使用量不超过8kg。有机葡萄园内养植的鸡、鸭等杂食动物,可减少园内虫卵数量。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因此可不使用杀虫剂。如果特殊年份虫害严重,可采用人工捕捉和生物防治办法。
4不套袋
由于对葡萄实施避雨栽培,在辽北地区一般年份可不打药,病害高发年份只喷石硫合剂,石硫合剂对果面污染较小,且避雨栽培具有减少灰尘的作用,因此采用避雨栽培的葡萄园一般年份可不套袋。在这样栽培条件下,不套袋既可达到果面清洁的效果,又可减轻因套袋产生的日灼和影响增糖着色的副作用。
5不摘心
通过避雨栽培、控肥、控水、改革架式扩展枝蔓生长空间等措施,使葡萄达到适宜的树相,可实现不摘心。
“五不”可使葡萄充分体现出原产地风味,提高葡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间作
辽北地区有机葡萄园葡萄行间适宜自然生长的杂草类:稗草类、苋菜、抓根草、马舌菜等;适宜间作的绿肥、饲料牧草类:三叶草、俄罗斯饲料菜、菊苣、苜蓿、地瓜等。
有机葡萄园内适宜散养的家禽和养殖密度:鹅(10只/667m2)、鸡(5-10只/667m2)。鹅是食草性动物,是有机葡萄园内较好的动物饲养种类,但要采用散养与圈养相结合,散养时草场要分片、轮换使用。
有机葡萄园内葡萄所占全园面积的比例1/2-2/3为宜,其它面积可种绿肥类、粮食类、牧草类、蔬菜类等作物,还要留有一定面积的隔离带。
作者联系电话:13804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