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本大井上康氏于1937年用石原早生作母本同森田尼杂交育成,1945年命名发表。6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其以大粒、优异品质,成为我国鲜食葡萄的重要栽培品种之一,同时,从巨峰中选育出的多个品种,形成了巨峰系品种群。
目前浙江葡萄的栽培面积达10万亩,其中巨峰占了较大比重。由于巨峰自身的品种特性,及南方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种植巨峰出现了效益下降的情况,在进行农业结构调,发展效益农业的趋势下,南方各地开始大力引进发展欧亚种葡萄品种,但通过几年的栽培实践,欧亚种在南方表现出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与此同时巨峰葡萄的栽培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的变化,以江苏镇江继生葡萄合作社为代表的高品质巨峰葡萄果品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纵观当前浙江巨峰葡萄的发展现状,对巨峰葡萄模式的改良和栽培观念的改进已势在必行,本文试从经济和技术方面讨论巨峰葡萄的发展问题。
1. 巨峰品种的特性及价值
巨峰:欧美杂交种,该品种树势强健,幼龄树生长旺盛,树冠扩展迅速。叶较圆,5裂,裂刻浅;初展幼叶的叶肉部分呈微紫红色;叶柄洼开张、弓形。果穗圆锥形,穗重350克,果粒短椭圆形,粒大,粒重10—l
2克。果皮紫黑色,果粉多,果皮中等厚。肉质软、汁多.皮与肉、肉与种子易分离,味甜。充分成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超过18%,品质佳。
上述巨峰的品种特性中,树势旺盛,生长势强,同时落花落果严重,坐果稳定性差成为栽培中的主要问题,巨峰同样对肥料、水分及修剪强度较为敏感,因此栽培技术上不容易掌握。
巨峰葡萄果品糖度高,成熟时能达到17度,颜色成深黑紫及蓝黑色,外披果粉,果形圆及卵圆,并具有一定香气,表现为极高的食用品质。这一果实特性,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江浙沪市场来讲,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巨峰葡萄的高品质果品的栽培正是该品种的价值所在。我们可以从日本当前葡萄栽培的品种分布中得到相应的验证,目前日本鲜食葡萄的栽培中,巨峰以30%的比例为第一大栽培品种,同时先峰葡萄的栽培面积达5%,并以一定面积增长。这充分说明,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间,消费者对于葡萄果品的要求从量向质的方向发展,对食用习惯及方便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巨峰果品的食用方便(相对于欧亚种),口感好,高糖度,比较接近于东方人的消费习惯,符合合了优质果品的消费潮流。浙江各地有不少巨峰葡萄园生产的巨峰葡萄的售价达12-14元/KG,上海马陆葡萄研究所的巨峰每年售价在10元/KG,也说明了巨峰在高品质葡萄果品中所具的地位和价值。
2. 巨峰葡萄栽培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原因。
对于高品质果品栽培的巨峰,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座果不稳定,从而导至果穗的形态和数量可控率下降。巨峰由于品种的特性原因,花的发育稳定性相对较差。也有如花期连续阴雨等不利气候条件造成落花。从目前种植情况看,落花落果主要还是由于栽培时不了解品种特性而措施处理不当引起为主,表现为强修剪后的强长势,导致生长过旺而造成落花落果;架面太密造成枝蔓竞争而引起花果营养不良引大量落粒;过量的使用氮肥及高水分供应引起碳氮比过低而造成落果。
2.2 糖度不高及着色不良,导致巨峰果实品质变差。巨峰葡萄的品质必需在糖度15度以上才能感觉其优异性,优质的果品要求达17度的糖度,但一般农户种植的巨峰上市时果品的糖度只有13度左右,并且果实的色泽以红紫色为主,这样的巨峰果实根本就没有体现巨峰葡萄品种自身的品质特性。问题在于种植者对品质与产量的理解,产量过高是重要的原因,树体无法为每一穗葡萄果实提供足够的养分,保证其正常的成熟,带来果品着色的不良,而高产量的背后,可以明显的看到巨峰葡萄种植当地的消费能力和取向。有时在产量并不高的情况下,果实的糖度及色泽仍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这与管理有关,在高氮及强势生长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这一现象。对于葡萄果实来说,巨峰果实在成熟期,糖度的连续性增长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获得良好着色,而阶段性的糖度增长伴随着的是着色的不良。对于优质葡萄果品的种植来说,果实的高糖与良好着色是高品质巨峰果实管理的重要内容。
2.3 病虫防治及果品安全
由于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虽然巨峰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但在自然生长的情况下,仍表现为发生大量的病虫,使得果品的经济栽培无法进行。常规的病虫防治每一生长季需要进行多次药剂喷施,使用多种矿物质农药和化学合成农药,从而带来果实表面的大量污染。在前些年山东出售的巨峰上,可以明显看到大量黄色的药物粉未。而南方更多的是用过波尔多液后在果面留下的兰色残留。在提倡食品安全和无公害生产的今天,常规的病虫防治技术影响了果品质量和市场销售,污染严重的果品将没有市场。果品安全的解决取决于对经济投入与产出的认识,优质葡萄的无公害生产已成为趋势。
3. 巨峰葡萄栽培技术的发展及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峰这一优质大粒鲜食葡萄品种也必将为葡萄种植者和消费所认识,生产优质巨峰葡萄果品,面向中高端收入群体,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浙江巨峰种植的主要方向,这要求在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良和发展。
3.1 镇江的成功经验
90年代初,镇江市引进了日本早川式巨峰葡萄栽培模式,经过10年的发展,镇江的巨峰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形成了平原丘陵地带巨峰葡萄模式(早川式)和以方继生名字命名的继生葡萄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老方巨峰葡萄在镇江、南京等市场上售价达14元/公斤,亩产值超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目前情况看,能连片几千亩取得如此高的产值,在葡萄栽培中是不多见,这也说明了巨峰葡萄在优质栽培模式下的价值所在。镇江的经验在于,优质巨峰葡萄的生产和市场都是可行的。
3.2 巨峰优质栽培的核心问题
巨峰优质栽培其最终目的是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其核心问题有二个,一是如何生产优质巨峰葡萄果品,二是是否有适应该果品销售的市场。作为生产者,通过技术的改进和投入可以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果品,但是如果没有适应的销售市场,则优质果品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同样不能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对于浙江来讲,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城镇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消费水平从温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表现的相当明显,优质的东西好卖,质差的难卖已成为农产品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因此对于浙江来讲,进行优质巨峰果品在浙江具有良好的市场空间和前景。舟山市定海区舟泉葡萄园生产的巨峰葡萄果品,2000年起的售价保持在12-14元/KG,而且供不应求。
3.3 巨峰葡萄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
对于以优质果品为中心的栽培技术的发展,根据当前浙江各地及周边地区巨峰栽培的尝试和做法,笔者结合十多年巨峰栽培和技术推广的实践,认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会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
3.3.1
巨峰系新品种的选育及改良。由于巨峰的品种原因,自身落花落果及强生长势等特性,使得巨峰葡萄的难度变得相当大。表现在树形的培育,修剪技术的撑握及肥料控制等方面的要求相当的高,在对巨峰品种特性撑握不够的情况下,种好巨峰并不容易。因此,通过育种的手段改良巨峰的不良品种特性成为最经济和简便的方法。从目前的情况看,巨峰系品种的选育主要通过杂交和芽变选育的方式,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东部巨选等新选育的巨峰系品种,我们试种后,认为没有达到改良巨峰并保持巨峰的优良种性特征的要求,在生产上仍不能起到替代巨峰。通过选育改良巨峰应该是未来巨峰育种的重要目的和方向。在当前没有完全替代品种之前,主为巨峰现有品种进行优选和脱毒处理,获得优良的无病毒株系对巨峰优质果品栽培具有特殊意义。正常情况下脱毒处理后对于提高果品粒重,糖度及上色率等方面会更好的表现出巨峰的品种特性,同时该项技术比较成熟和具有商业操作性。
3.3.2 在常规种植园的改造中,对栽培技术的改进和革新也势在必行。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技术发展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3.2.1
以早川式栽培模式为代表的日本传统巨峰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改造。早川式的成功在于其栽培技术充分顺应了巨峰品种自身的生长发育特性和要求,通过稀植来释放其强劲的生长势,从而缓和长势,使其坐果等方面的性能极大改良,并使果品质量得到提高。这类巨峰葡萄栽培的特点是应用了适合大树冠栽培的X型整形,水平大棚架栽培,控制产量及树相诊断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在柴寿的巨峰栽培理认中找到。从目前情况看,在浙江巨峰栽培的立地条件与日本有很大的不同,大面积的巨峰种植在海涂及水田中,这种情况下,根系的生长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对引进模式的改造和应用成为以后的主要方向之一。
3.3.2.2
根限栽培的研究及应用。2002年上海同济大学的王国平教授从日本引进了巨峰根限栽培技术及理论,在当年的第三次南方葡萄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介绍,并与2003-2004年在第四次南方葡萄学术研讨会上介绍了该理论在藤稔葡萄上的实践。通过根限栽培,可以控制巨峰的树冠,从而实现适当密植,并且能够控制土壤水分和养分,在重要时期进行适度的生理干旱,提高座果和果实品质,其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可能空同相当的土地空间,从而为观光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浙江众多的栽培土地中,由于水田犁底层、不透水层或高地下水位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根系的生长,因此浙江优质巨峰的栽培模式里较难找到稀植园。在巨峰的栽培中,通过沟或渠的形式,对根系的生长范围进行适当的确定,从而来控制树体的生长,提高减缓树势对巨峰提早进入商品种植期作用明显。而利用根限栽培的理论及配合现代滴灌等先进技术,深入研究南方水田地区适宜的栽培技术也必将成为巨峰优质栽培的重要内容。
3.3.2.3
巨峰设施的栽培。目前葡萄的设施栽培发展迅速,但大多应用于欧亚种的栽培中,巨峰的设施栽培面积并不很大。在巨峰的设施栽培中,主要有二种,一种是大棚的促成栽培,由于巨峰为中熟品种,在大棚促成栽培中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作为优质果品,其上市时间对其的产品价值的影响并不大,促成栽培的主要目的是延长了巨峰这一品种的果品应市时间,目前发展较少。其二是避雨栽培(分为大棚避雨和简易避雨),通过避雨栽培可以很大程度减少病虫发生,减少病虫防治次数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可以节省成本和劳动强度。投入产出率较高,因此近几年来在浙江发展迅速。避雨栽培情况下,葡萄的栽培空间受大棚的影响,表现为小块的单位面积的单独生长(当然也有连栋的),这种情况下,架面的面积有时不足以使巨峰充分伸长,在栽培上与露地相对不同,如在整形上并不适用于露地的X整形模式,更多的使用双龙干或H形整形。研究设施设施栽培下巨峰葡萄的生长和栽培技术也是一个方向。
3.3.2.4
无公害的病虫控制技术的研究。近几年兴起的食品安全和浙江各大城市开始逐步实施的农产品准入制度,将巨峰葡萄无公害栽培提到了重要内容。以控制葡萄果面污染和减少果面农药残留为主要内容的栽培及病虫防治技术得到重视。目前我省主要的方法是进行葡萄套袋栽培,使用白色或黄色葡萄专用袋,在花后一星期左右定穗后即进行套袋处理,基本能达到果面清洁,果面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的目标。在病虫防治方面,由于大棚和避雨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的种类发生变化,避雨情况下药剂防治后的残留不能得到雨水的冲刷,而相应的对特定条件下的病虫控制技术的研究也较少。
3.3.2.5
以提高果实品质为主的栽培技术研究。这方面的方向内容较多,一是以增加果粒为主的疏粒技术,部分种植户采用了AG3处理,目前的问题是疏粒的用工过大,在浙江劳动力价格较高的情况下应用较少,而AG3处理中存在着浓度过高,而造成巨峰葡萄果梗变硬的缺点。二是控制产量,对于优质果品栽培来讲,控制产量是重要内容,目前主要的分岐在于如何使产量与效益得到最大化,这应该与当地的市场结合起来,国内比较认同的是800-1500KG/亩,价格越高的地方,为保证品质,产量要低点,而价格相对较低的地方,可以适当提高,这样可以保证最终效益不因产量过低而造成过大影响。而浙江一般认为优质巨峰的产量应该控制在1100KG以内。三是花穗处理,花穗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坐果,并获得相对穗形较好的巨峰果穗,常规的措施是在花前一星期左右开始进行花穗处理,去掉副穗和穗尖,目前的研究认为,在去掉副穗后,再支除副穗以下2-5个小穗,保留12-15个小穗,再去掉多余的穗尖,有利于坐果和提高坐果后果穗形状,同时可以避免进行人工疏果。这一技术目前并没有在种植户中广泛使用。笔者认为,进行精细的花穗处理以后将成为花前处理的重点内容。四是氮肥的使用,对于巨峰葡萄来说,高氮将明显降低果品品质,对于巨峰果实糖度提高和着色带来不利,因此在果实采收前要使氮维持在低水平,从另一方面讲,葡萄的枝蔓生长和果实发量也需要一定的氮,在这对矛盾中,关键的问题是确定补氮的时间和数量,笔者认为,在葡萄枝条生长至成熟期,在不缺氮的情况下,通过叶面追肥的方式适量补氮,而树体氮素水平的提高应放在葡萄采收后,通过地面撒施或滴灌供氮的方式,少量多次的进行,使树体在落叶后能够贮藏一定水平的氮,同时提高土壤存氮水平,这样的补氮方式可减少氮素过多对品质的影响。但在目前的栽培中,许多种植户仍所花后壮果肥作为施肥的重点,较大剂量的使用含氮的复合肥料。五是巨峰的无核化技术,前些年在巨峰无核化技术研究的较多,主要是通过GA处理来实现,近来年先锋葡萄的种植成为无核化栽培的主要品种。
4. 小结
浙江经济近几年的发展,使得广大消费者对于优质果品的需求迅速增加,使巨峰这一品种的栽培价值得到相应的体现。在对巨峰葡萄从常规果品栽培向优质果品栽培的转变中,其栽培模式和技术也相应的发生变化。由于对巨峰葡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的不足,许多做法往往都来源与日本同行,虽然我们可以参考的方法很多,但由于浙江各栽培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及目标市场定位和种植者对优质果品市场的认识不同,仍缺乏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说巨峰优质果品的栽培的技术研究和推广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巨峰优质果栽培的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展望,并介绍了浙江和其它地区在这些方面进行的尝试和经验。由于水平和知识有限,请各位提出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