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化(之一)2012.9.22.

   2012-09-22 端阳史志馆佘国纲100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绿一佳农业网(原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第三章 “素养教育”的制度举措 第三节  学校家庭化(之一)     中国自古以来,甚至到今天,学生大都将学校视为“旅社”和“商店”。而主校政者也大都以“旅社”和“商店”(贩卖知识)主人自居。学生与学校“交易而退”,彼此再不相关。    1942年6月,湖南湘中上梅中学十八、十九班学生写了篇“毕业留言”。留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学生视学校如逆旅、如寰柜,而主校政者亦率以逆旅主人、寰柜自居,交易而退,彼此不相关也,久矣” 。接着,他们在留言中表示:坚决不再把学校“以逆旅、寰柜视之”,“出校各班”,“均要置图书或购什物以留纪念”。    当时的上梅中学校长晏孝逊对此十分感慨,决定将此留言刻碑永存。晏孝逊、曾广济等全体上梅中学职教员亦在留言碑上签名,以示:“主校政者”,亦不再“以逆旅主人、寰柜自居”!    上梅中学学生当时虽然表示不再视学校为“旅社”和“商店”,学校职教员当时虽然也表示不再以“旅社”和“商店”主人自居,但他们究竟要把学校当什么看待呢?留言上未写明,碑刻也未补述。    1993年,我在编写《湘中教育志》时,在上梅中学发现了了这块已经推倒在校园内的“留言纪念碑”。我将自己的疑问请教一位老教师:“不把学校当旅社和商店,那把学校当什么呢?”    老教师告诉我:“听后来的曾广济校长说过,要像离我们上梅一二百里远的、罗輈重曾经主持过的陶龛学校一样,师生们都要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  

   本站转载资料旨在服务三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跟我们联系或通知我们立即撤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2021013112号-3